2025年8月9日,当代水墨艺术家柳芳的个展《鸟鸣嘤嘤》在北京地坛方泽轩隆重开幕。此次展览以水墨为媒,融合传统精神与当代表达,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。
地坛:历史与艺术的回响
地坛,又称方泽坛,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“皇地祇神”的庄严圣地,亦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地之坛。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,这座承载六百年历史的皇家坛庙园林,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,为柳芳的水墨艺术提供了独特的展示语境。方泽轩内,传统建筑的空间韵律与当代水墨的笔墨意趣相互映照,形成历史与当下的微妙共振。
敬畏天地,感知自然:艺术家的精神维度
开幕式当天,柳芳在方泽轩文博大讲堂进行了一场题为《水墨与自然》的学术讲座。她谈到,艺术创作首先源于对天地的敬畏,艺术家应保持谦卑之心,以开放的生命姿态去感知自然、体悟生命优配资,最终在创作中实现与万物的共鸣。她的作品既扎根于中国传统水墨的文脉,又融入当代艺术的表现语言,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探寻独特的表达方式。
“虚薄”美学:东西方艺术的对话
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、艺术评论家于奇赫指出,柳芳的水墨作品呈现出一种“虚薄”美学,这一概念虽与杜尚的艺术哲学遥相呼应,却因东方身体观的介入而独具特质。她巧妙调和湿笔的流动与干笔的苍劲,使作品在枯润之间达到微妙的平衡——笔致虽枯,而气韵犹润;墨色虽焦,而意蕴愈绵。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柳芳解放了线条的“自治权”,使其不再拘泥于物象的轮廓,而是化作时间的痕迹,在宣纸上留下生命的律动。她的枯笔如藕断丝连,既承载着东方绘画的含蓄悠远,又暗合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表现,在东西方美学的断层带上,构筑起一座“视觉的巴别塔”。
从油画到水墨的媒介跨越,从完美幻象到粗拙真实的审美转向,从概念束缚到心灵秩序的建构——柳芳的每一次突破,都在诠释她“艺术是自由的”这一创作宣言。
展期与展望
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,为观众提供一次沉浸式的艺术体验。在古坛庙的静谧氛围中,柳芳的水墨作品不仅延续了传统的文人意趣,更以当代视角重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堪称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审美意蕴的艺术盛宴。
柳芳,职业艺术家,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收藏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“海报号”作者上传并发布优配资,仅代表该作者个人观点。海报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
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